2001/8/10

纖毛蟲分子生物學年會之二:特殊與普遍

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對於千奇百怪的纖毛蟲進行各項課題的探討與研究,除了讓自己眼界大開之外,也因為自己其實對於纖毛蟲的生物學本身所知甚少這件事感到汗顏,忝為身為一個以這類生物為材料做實驗的研究生。但是,自從會議的第一天開始,其實就發現這樣的落差不是我一個人所獨有,與會者之間彼此存有極大的差異,這項差異直接反映在每個人的研究題目與興趣上,也把各自的科學研究置於不同的立足點,以不同的角度與哲學理念做實驗。

這項決定性的差異可以歸納為兩個詞:特殊與普遍。

有一大半的與會者的研究課題是真正專注在纖毛蟲的生物學上。比方說,有些研究者關心的是大核與小核如何發育特化的,大核的染色體DNA是如何重組剪接與斷裂,剪接不要的DNA上仍然帶有哪些基因,如何活動。有些種類的纖毛蟲具有獨有的結構,比方說身上長出一個像彈簧的構造,藉由改變鈣離子的濃度,這個彈簧構造就會屈曲或延伸;有一些纖毛蟲體內還有特殊的胞器稱為 hydrogenosome,像是粒線體的表親,而研究這個胞器的演化起源的科學家,則是以寄生在蟑螂腸子中其中的一種特殊的纖毛蟲為對象。還有許多人研究草履蟲的”老化”與”回春”現象--為什麼分裂過幾十代之後,有的草履蟲就無法再產生具生殖能力的後代,但是有時候或經過某些處理,這些老化的細胞卻又可以重新返老還童?這些科學家我們應該稱之為”真正的纖毛蟲生物學家”,因為他們是想專注在了解纖毛蟲的真面目,想知道纖毛蟲這些奇奇怪怪五花八門的型態構造與生理代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想探討這些奇妙古怪又是纖毛蟲所獨有的現象是如何發生的。

另一半的人(包括我們實驗室的老闆夥計在內),如果冠上「纖毛蟲原生生物學家」一詞就分明是沽名釣譽。這樣的研究人員只是利用某一種纖毛蟲--通常就是四膜蟲 (Tetrahymena)或草履蟲(Paramecium)--為模式生物,來研究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或生化反應。所關注的題材可能是染色質的修飾與基因表現,可能細胞骨架與運動蛋白(motor protein)的功能,或是端粒體與端粒脢的活性與作用機轉,所以他們可能是分子生物學家,是細胞生物學家,是分子遺傳學家。這樣的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是普遍存在包含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均有的現象,纖毛蟲只是一個上手的工具。

第一類的研究者關心的問題恰是纖毛蟲獨特之處,是各式各樣的纖毛蟲為了生存所需,經長久演化所特化出來的許多特質;第二類的研究者則著重於某普遍法則,可以適用推廣到其他生物體系。到底哪一種研究才是重要的?其實如果把科學看做是人類心智活動的產物,純粹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用這樣的觀點評判,不論是特異現象或是共通法則,只要能把事理探究清楚解釋圓滿,都是好的科學。然而,科學真的只是單純地探索新知滿足好奇心而已嗎?什麼樣的題目才是重要的科學研究?什麼樣的研究發現的貢獻比較大?

身為一個理學院出身的研究生,當被許多醫學農學甚至工程背景的朋友質疑我們學生物的做這些研究”到底有什麼用”的時候,實在很想去解釋並非每一件事都必須是「有用的」才值得去探討,況且當下看起來沒什麼用的事情日後說不定也會變成「很有用」。不過,坦白說,光以純粹真理追尋與求知的渴望來辯解,我其實是有些心虛的。如果科學探索能夠對於人類的福祉與生活有直接的關聯,大家或許還是比較容易感到興味盎然,尤其在現在絕大多數的生物醫學研究都必須耗費金錢,而絕大多數的研究經費又都是由政府機構所資助,花用的都是納稅人的錢,科學家又怎好光去描繪不可確知的遠景,光去運用社會資源只求慰解一己的興趣與好奇?

回到上述的年會的與會者與研究。由於研究題材的普遍或專一的程度不同,其他生物學社群同儕感興趣的程度也不同,前面談到的兩類研究者能夠發表論文的機會與期刊也就有顯著不同。專屬於纖毛蟲所特有的現象大多發表在專門的期刊學報上,這些期刊的發行量比較少,閱讀的都是從事相關課題研究的人,比較不為人所知,被引用的受注目的機會也相對較小;反之,探討生物普遍共通現象的學者就有較多的機會把成果發表在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刊物,因為他們的研究報告可以有比較廣的觀眾群有興趣,也比較容易”功成名就”。聽到幾位已經參加過好幾次年會的人說:纖毛蟲研究者的社群規模有漸漸縮小的趨勢,開會的人數一屆比一屆少。我想,這正是因為在今日資源有限,市場經濟的競爭與優勝劣敗的淘汰等規則也主宰著科學界的情況下,冷僻的專門的研究變成了弱勢小眾,吸引不了新血投入。看到這些持續對纖毛蟲做研究的研究者,還能守著日益冷清與隔離的崗位,不禁對於他們可以忍受孤獨而感到欽佩,但是也不免去猜想當纖毛蟲研究變成退居邊緣的景況後,還能夠支撐多大的社群。

同時處在尷尬的情況中,我們這種只是以纖毛蟲的體系為範例來試圖理解人類與其他生物體系的現象的第二類人,當我們的研究在他處受到別人的關注與討論時,在這個年會上卻感到有一點孤獨,因為我們不會又社群萎縮的危機,不同是天涯淪落人。因為我們不是「真的」研究纖毛蟲,也沒有興趣僅止於去探索纖毛蟲,我們可以說自己的眼光比較崇高,視界比較開闊嗎?

不知道那些以當道的主流模式生物如酵母菌線蟲果蠅或老鼠為材料的研究者,在遇到”純粹的”酵母菌生物學家或線蟲或果蠅或老鼠生物學家時,有怎樣的評論與意見。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