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3/20

讀生命科學有前途嗎?

隨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式各樣生命科學或生物科技的相關大學系所,實在不敢相信生命科學領域真的成為一門眾所矚目的顯學了。不過許多年輕學弟妹關注:讀生物到底有沒有前途呢?那麼請先問自己:所謂的前途是什麼?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近代生物學的蓬勃發展已經不是這一兩年來的事情了。尤其在分子生物學的勃興之後,各個領域的發展已經是一日千里--從大尺度的演化生物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一直到微觀的分子遺傳學與細胞生物學,在學術領域中早已引領風騷許久。然而近來生物學相關領域受到大眾的注意,不是因為知識領域的拓展遠景,而是基於應用在醫藥農業的廣大商機。看看近年增設的系所所著重的方向在哪裡,看看政府喊出的什麼樣的口號,究竟是加速發展生技產業?還是全力支持生物科學的研究?所以,生物學變熱門,是因為人們覺得好賺錢了,覺得以後工作好找了。如果這就是這一行所謂的「有前途」的意思,請決定踏進來前先三思。目前的就業市場恐怕還沒大到有足夠的規模可以收納激增的學士碩士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當個助理或salesman、甚至學非所用都是必須嚴肅考慮的可能結局。但是假以時日,倘若台灣真的把生技產業發展起來了,相關背景的人才需求應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如果因為想賺錢想找一份好工作而來念生物相關科系,這是你的一項有風險的抉擇,想清楚再走進來,覺得不理想就快換跑道,別再哀怨幻想破滅,或是被別人花言巧語所矇騙煽動。

我寧願生物領域還是像十多年前我剛進大學的那個年代,常是帶著一些堅持傲氣理想主義與浪漫色彩的傻瓜才來念的,知道走下去的歸宿大概就是待在校園象牙塔中,或許會期望過高或英雄氣短,但是少有受騙上當的感覺。事實上,目前大多數的生物相關科系只要是隸屬理學院或生命科學院,都還是學術導向的。學術圈子的競爭激烈,僧多粥少,不是一條平順好走的路。去年我現在的學校醫學院把 Office of Graduate Educations,重新改組成為 Office of Graduate and Postdoctoral Educations,就顯示博士不再是教育訓練的終站,「博士後研究」已是這個領域漫長培訓過程裡少不了的一個階段,延長棲身學術圈的整個訓練教育過程已成為慣例,更表示當名字後可以冠上Ph.D頭銜時,才祇是拿到進門見習的入場券而已。

台灣學術圈子的現狀實在令人感到不滿意,派系的傾軋,門戶的堅持,研究主題的膚淺輕薄,資源分配的紊亂失序... 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人覺得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的雄心壯志磨耗殆盡,覺得漫漫長路沒有希望;但是也仍然有人繼續堅持走下去,相信自己可以做出一些什麼。所以,個人體認不同,每個人能夠接受認可的門檻也不一樣。興趣重要?現實重要?你我心中各有一把尺來衡量。我的頑固不代表自己天真無知沒經過風浪歷練;你的務實也不表示你是功利世故妥協於現實。哪裡是自己棲身的niche,旁人無從置喙,也用不著去爭辯批評。

雖說台灣的學術環境不理想,但是不表示永遠會是如此,更不表示處處都這樣。當助理覺得缺乏遠景,當老闆的汲汲營營,這是舉世皆有的現象,程度不同而已。近幾年來台灣學界有些改變,有些年輕的老師不改當年自己的理想,想致力成就些什麼,雖然目前覺得力量不強聲音不大,但是這都是播下的種子,持續灌溉是會發芽會茁壯的。如果你我撐到有朝一日真能做些什麼時,還不忘懷抱著自己當年的理想,我們的學術環境就會更好一點點。

其實或許沒有一條路坦蕩好走,生物領域如此,其他領域亦然。竹科的工程師高薪形象好,但是光鮮卓越的身價必須投入多少時間與精力?對每個人而言,念生命科學好或不好,也許只有等自己經歷過了才真正知曉。不要因為別人的吹噓宣傳就編織不切實際的幻想,也不必因為別人潑冷水怨嘆恫嚇就打退堂鼓視為畏途。想一想自己可以接受走怎樣的路,想一想最好與最壞的可能性,然後做出決定、自己負責。

對得起自己,才是好的。

標籤: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