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藻枝仔冰

最近實驗室來了一位訪問學者,其實她算是我們的資深學姊,二十多年前就在我們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後來找到教職,當教授去了。我老闆不知道是怎麼遊說的,讓她願意回來短暫訪問幾週,動手做一些實驗,而老闆指派我跟著這位老學姊一起做。大家討論研究主題,決定拿單細胞鞭毛藻為材料,用生化方法來找出細胞 質內與纖毛鞭毛生長有關的活性蛋白分子,所以第一步是要能夠製備出高濃度的細胞質萃取液。
經過一番討論,我們的構想是這樣的:我們先養出一大缸一大缸綠藻,接著把細胞分批拿去離心,比較重的細胞會沉在離心管底部,與原本養細胞的液體分離。把上面的液體倒掉後,用少量的緩衝液重新把沉在底部的細胞打散,就能濃縮細胞的濃度。反覆幾次,把好幾缸的細胞集中起來,懸浮液體積愈來愈小,於是得到的是很濃很濃的細胞。然後把這些高濃度細胞用液態氮快速冷凍再重新解凍,經過這樣又凍又融化,細胞膜會破掉,把細胞質釋放出來,成為一小鍋細胞質濃湯。最後把這小鍋濃湯用超高速離心機再離心一次,把細胞璧、破碎的細胞碎片… 等等重物甩到管底,小心吸出上面的液體,這就是我們要的高濃度細胞質萃取液。
只要養好細胞、離心、除去液體、冷凍解凍、再去高速離心,這樣就行了。很簡單吧。當初我們也都這麼想。結果等到把濃度很高的細胞冷凍解凍後,想將細胞質濃湯放進超高速離心機所用的小離心管裡,問題卻來了。原來這時候細胞已經濃縮太多倍,說是細胞濃湯,其實是黏稠如膏狀,用微量吸管吸都吸不起來,通通沾附在 吸管頭上,無法移進高速離心管裡。老學姊想了想,放棄用吸管去吸取,改用小藥杓去刮,結果照樣黏得到處都是,狼狽不堪,材料損失大半。我說不如先不解凍,趁著還凍成固態的細胞冰塊時趕緊打碎,然後用小鑷子把細胞碎冰夾起來丟到高速離心管裡再讓它解凍。聽來可行,但試了一下,我們的動作太慢,小碎冰一下子就融化了,還是東沾西黏搞得髒兮兮。把養了好幾天的幾公升綠藻濃縮成幾cc,就剩下最後一個步驟,結果現在卻卡在這裡。怎麼辦呢?
老學姊突然靈光一閃,說:Let's try to make some Popsicle!
Popsicle? 這是什麼?原來 Popsicle 是美國小孩子常吃的冰棒。老學姊拉直了迴紋針,用鉗子剪成兩段小鐵條,在快速冷凍細胞時把小鐵條插到濃濃細胞湯膏中,等到冰凍成固體了,捏住小鐵條一拉,凍結的綠藻細胞膏就變成一根迷你的綠藻枝仔冰,可以放進小高速離心管裡,讓它解凍融化後直接去超高速離心。輕輕鬆鬆,乾乾淨淨,而且我們可以把好幾枝迷你小冰棒先後放到同一個小離心管中,就能將所有的樣品集中收集在同一個管子中,避免不同管之間的變異。


5 個意見:
好有趣的文章歐!
因為我本身也在lab工作,看到你們這樣解決問題真是感同身受呢!
ps.一直覺得你的文筆很好,能把很理論或抽象的科學寫的讓一般人看了覺得貼切!
支持你歐!!
還有想請教你,你是如何訓練自己科學英文的聽說讀寫呀?我目前即將於國內研究所畢業,也心儀國外的幾個lab,可是外文能力真是不行,有時間能分享嗎?
rn:
謝謝你的再度留言與鼓勵.
坦白說,我來美國前後,根本沒有特別去怎麼加強聽說讀寫能力、先磨練到某種程度後才敢出國,就是愣愣呆呆、單純想要出國唸書,其他也沒去憂慮太多就來了.來了之後就硬著頭皮去面對生活,適應環境.我想很多人也都是這個樣子吧.
你自認「外文能力真是不行」--到底怎樣叫做不行呢?有什麼具體的事情嗎?如果不方便公開留言,請寄email.
這招真妙 ^^;
我離開實驗室一年多,
現在看這些東西感覺有點遙遠,
雖然我從來都不是做原生生物的 :p
很高興來到這個站,
我會持續來拜訪的 ^^
版主您好:
其實收集您這篇文章已經有段時間,只是最近才開始使用這個平台,還不是很習慣。
我本身也在實驗室工作多年,看到這篇文章真的感觸很深。有些實驗小技巧真的要靠經驗的累積,也很難一一記載在實驗步驟內供學弟妹們參考。
我已經把它連結到我新開的部落格內,謝謝您的分享。
黑 我想認識你 可以嗎 我是可憐的研究生^^"
我的FB 帳號 jun_yi_c@hotmail.com
可以加我嗎(要告訴我你是纖毛蟲喔)?
please..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